“疫情逼着我们加速奔跑,公司研发的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产品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提前问世。”四月下旬,跟随徐博翎的脚步,记者走进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心擎医疗”),这里研发的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产品有望在2023年投入市场,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望着眼前这个“邻家女孩”,一时间很难将徐博翎与心擎医疗创始人联系在一起。37岁的徐博翎,依然保持着科学家的独立品格和个人的率真、清新风格,但在创业的道路上已闯出了一片天地。
“今年三月,公司刚获得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1000万元的中银防疫贷,这对像我们这样的创新型公司来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刚坐下,徐博翎率真性格就暴露无遗,她抬抬眼镜说:“其实我压力很大。得到的帮助越多,要做好产品的使命感就越强。”
“开发国内第一、超越国际水平的中短期体外人工心脏产品。”这是2017年徐博翎创立心擎医疗的初心。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心擎医疗已完成了全国第一个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工程样机,实现大动物实验并取得预期效果。同时,公司GMP厂房建成启用,已拥有中国第一条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的生产线。
在外界看来,徐博翎的创业之路非常顺利。翻阅徐博翎的简历时,也就读懂她干事创业的底气。徐博翎,英国剑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双料博士。自2005年进入剑桥大学起,她就一直从事国际前沿的微创型人工心脏设计研发。2013年徐博翎回国受聘全职担任苏州大学教授、人工器官研究所副所长,从事人工心脏系统设计及生机电系统生理学研究。
谈及学术收获,徐博翎抬高了声音,又调皮起来:“哎呀,我没有这样厉害了!只是一路上运气都很好!”开玩笑过后,她解释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工作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PI)从事微创型右心用心室辅助装置研究,自己所设计的系统已经获得德国和美国专利。2014年,她获得全球最大的人工脏器协会——美国人工脏器协会颁发的Nose国际学者奖,这是十年来唯一获奖的中国人。
每个创业者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徐博翎也是。“其实我一开始是很害怕创业的,因为父母创业的艰辛,自己从小耳濡目染。”上世纪90年代,徐博翎的父亲把自己的事业从台湾移到大陆。从初中起,徐博翎的寒暑假都是在大陆上海、苏州度过的。“但不是来游玩的,是到爸爸工厂打工。”徐博翎强调父亲管理很严格,自己也得从最底层做起。
作为一名台商二代,徐博翎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父辈的不同处,“我们这一代人的思维可能更具创造性,大部分创业者都拥有国际化教育背景,对市场的嗅觉也更敏锐。”在苏州,和徐博翎一样选择来大陆打拼的台商二代不在少数,这与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惠的政策密不可分。
徐博翎感恩父母的大力支持,她坦言,自己身上遗传了父亲爱拼敢赢的精神,以及母亲洒脱自然的率真。“人工心脏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医疗器械之一。由于经济水平及科技实力的限制,目前我国和国外相比仍有差距。因此研制出性能优良、超越国际水平的第三代心室辅助装置成为当务之急。”本来只想在苏州大学安心执教的徐博翎决定“去创业,把技术变成产品,造福患者”。
创业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较量。“现在看来我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和对的人一起创业。我们的快速发展与苏州医疗器械产业生态息息相关。”在徐博翎看来,苏州高新区以医疗器械产业为特色方向,打造上下游产业聚集高地,为心擎医疗的茁壮成长厚植沃土。
“除了上下游的产业优势,高新区还给了我们创业者充分对接各种资源的平台。”徐博翎说。数据显示,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先后引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国仟医疗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平台,集聚了200多家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医学影像、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生物医学材料和植介入器材、诊疗设备为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目前,徐博翎正领导海内外团队致力于打造世界唯二,中国首个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徐博翎表示:“人工心脏的技术壁垒很高,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国内除心擎医疗外,尚无在研体外辅助循环磁悬浮人工心脏。我们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汇聚医疗健康领域平台资源。”
起身告别时,发现心擎医疗的大门上贴着的春联横批是“早日上市”。徐博翎称,这个目标会提前实现。她说,这次疫情的暴发将促进海内外市场对医疗器械需求的大幅增加及重视程度提升,中国在经历疫情大考后,对器械产业的国产替代将加速。这一刻,“邻家女孩”徐博翎是代表未来的科学家、企业家。
本文转载自中新网江苏